沈洪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擦亮“凉都三宝”续力产业优强发展支撑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刺梨产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技术研发端
将科技人才培育纳入六盘水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鼓励科技人才通过“专家顾问团”“组团式”帮扶等方式参与我市科技创新;采取“项目+人才”“产业+人才”“活动+人才”等模式,构建政府、用人主体、人才为一体的引才机制。建立了支持科技人才离岗创业、兼职兼薪、股权激励和改进科技人才评价等机制,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从60%增加至70%,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特派员+企业+人才”等创新创业新形态,对赴基层开展技指导和人才培训的科技特派员给予2万元工作补助。
将人才培养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科研院校、企业等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项目为载体聚集科技人才、帮带年轻后备人才、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技人才。2023年组织申报的《水城区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被科技部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专项,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冷泡茶饮品连续化瓶装技术应用与示范》《刺梨白粉病和食心虫高效绿色防治技术研究》等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支持资金80万元。通过项目示范引领,柔性引进了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省茶叶所研发团队力量共计21人,组建了由科研院校牵头、企业参与的攻关团队,专项开展猕猴、刺梨、茶叶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帮带六盘水市水城区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水城县江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技术人才20余人,培训农户2000人次以上。
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引导市内外科技人才下沉基层一线开展良种研发、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等,推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2023年共组织贵州大学、贵阳学院、贵州省农科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内外科研院校8名刺梨专家,8名猕猴桃专家、15名茶叶专家定向服务我市“凉都三宝”。通过指导,科技特派员帮助争取到刺梨领域科技项目1项、猕猴桃领域科技项目1项、茶叶领域科技项目1项;指导制定了《水城春茶树病虫害防治规程》《水城春茶树种植技术规程》《水城春鲜叶采摘标准》等规程,帮助解决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刺梨姜茶的适口性、猕猴桃高效栽培管理与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问题。
二、关于市场销售端
制定《六盘水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将农批市场建设及改扩建项目建设纳入市县有关规划,并组织实施建设,我市共有5个农批市场,为六盘水市农产品综合物流园、曹家湾水果批发市场、荷城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宝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盘州红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我市第一个省级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六盘水市农产品综合物流园于2022年4月1日顺利运营,入驻企业295家,主要经营水果蔬菜、粮油副食、调料品、干货、冻货等一站式批发采购,日平均最高交易总量约550吨左右,目前定位为市内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省内重要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该项目正在进行二期建设,主要建设检测中心、集中冷库、分拣加工中心等工程。
为进一步发展六盘水市农产品物流园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实现六盘水市农产品物流园多产业、多业态发展。一是充分扶持培育已入住的大宗农产品物流批发企业、物流配送公司和净菜加工配送(中央厨房)企业。二是与引进的钟山区粮投公司组建商贸公司,经营农贸商超。与引进的宣威市宣特食品(集团)公司,组建六盘水宣特食品公司,投资建设食品厂(主要生产宣威火腿、火腿系列产品等肉制品及月饼糕点加工及销售),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今年6月投产。以现有的“宣特食品”为品牌,结合六盘水实际,共同打造集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含电商)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三是加快推进六盘水市农产品数据智能化交易物流市场建设项目和六盘水市畜禽屠宰分割加工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四是逐步规划建设新能源充电服务站、加油站、物流运输车辆维修服务等配套设施及服务。
三、关于营商环境端
一是强化企业服务指导。积极组织开展“星光培训”,对刺梨种植加工、茶叶种植加工方面带动脱贫技能培训;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培训、(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培训等,不断树立现代企业制度,夯实企业发展基础,累计培训80次4380人。二是推动“专精特新”培育。为鼓励企业朝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我市“凉都三宝”企业,采取“专精特新”梯度方式进行培育。自2022年至今,我市“凉都三宝”企业先后有4家企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贵州初好公司、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六盘水凉都猕猴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轻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三是持续加强宣传推介。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凉都三宝”,从品质、品牌和文化等不同维度和视角进行频繁宣传报道。积极组织我市“凉都三宝”企业参加产品展销推介会、“贵州刺梨·健康中国行”等产销洽谈会活动不断提升品牌知晓度美誉度。自2020年以来,我市4家刺梨企业被省刺梨行业协会授予“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使用权。初好“刺梨汽泡水成为“2022全球食品饮料论坛官方唯一指定饮料”,刺力王2L原汁产品荣获2022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四是健全统筹推进机制。市县两级均已建立主要领导负责、投资促进部门(水城区为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统筹、各部门参与的营商环境工作共同协作推进机制。制定印发《〈贵州省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责任分解表的通知》,围绕省的50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序时推进。五是建立多方监督机制。市人大和市政协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调研、执法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工作监督;联合市纪委市监委围绕部门作风、任务落实、企业诉求等方面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检查,对发现问题重点督办;在全市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商协会及企业代表等34名作为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建言献策、揭短挑刺。六是强化企业服务机制。深化“贵人服务·热忱凉都”营商环境品牌建设,以滚动开展五年招商引资项目“回头看”专项服务行动为抓手,做好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企业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今年共梳理招商项目问题25个,已解决5个;建立企业反映问题投诉处理机制,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1个工作日转办,5日内答复;推行网格化、台账化服务企业,各市(特区、区)共计5.7万余户企业全部建立包保服务台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和服务企业机制,推进服务下沉,实现服务供给更加高效精准,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有温度的营商服务。七是全领域改革提质增效。企业开办7个环节“一个工作日”全免费办结,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市县全面覆盖,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未建立负面清单以外的其他准入清单,未发现破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相关案例。
2023年6月25日
(附注: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刘胜玲;联系电话:1398538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