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关注

“兴绿”“扩绿”“用绿”“护绿”“活绿”“筑绿”| 六盘水市2025年林草工作将这样干!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月25日,六盘水市召开 2025 年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今年将围绕项目建设抓“兴绿”、国土绿化抓“扩绿”、资源保护抓“护绿”、产业发展抓“用绿”、林业改革抓“活绿”、森林防火抓“筑绿”推动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六盘水市新篇章林草新答卷。

今年,六盘水林草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完成营造林22.59万亩,林业经济年增速达4%;完成林业投资4亿元,发展山桐子3.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45万亩,林下经济产值不低于45亿元,实现全口径统计林业产值达448亿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天然林管护率达100%,守住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或人员伤亡事故底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下。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为实现预期目标,六盘水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围绕项目建设抓“兴绿”——紧盯今年专项资金涉及到的17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全面完工。聚焦石漠化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草原防灭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质量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等重点方向,持续扩大“531”项目库建设。加大林业产业招商引资信息收集和利用,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手段宣传和推介市全林业项目,各区市林业系统梳理拟招项目3个以上,全年完成招商工作2次以上。

围绕国土绿化抓“扩绿”——稳步推进营造林任务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抢抓造林季节,查缺补漏,加快原失败项目补植补造。抓好新获批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灌改乔人工造林等项目实施。今年完成退化林修复8.6万亩、封山育林13.99万亩;完成灌改乔人工造林1000亩以上,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任务2万亩以上。实施好新投资的保障性苗木培育、2025年省级特色经济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和山桐子辐照实验示范林等项目建设,做好原苗圃苗木管护工作,2025年保障出圃苗木137万株以上,为全市造林全省产业发展提供苗木支撑。

围绕资源保护抓“护绿”——深入推行“林长制”,全市林长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统筹推进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协调开展林长巡林工作。持续开展森林督查和“打击毁林毁草”等执法专项行动,做好疑似图斑核查,依法打击乱征滥占林地湿地、乱砍滥伐、乱捕滥采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确保2025年疑似图斑核实率、往年行政案件执行率、刑事案件移送率达到3个100%,抓好天然林保护工作,编制全市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发挥好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作用,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监测普查、制度管理、宣传培训等工作。确保2025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9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林木种苗产地申报检疫率达100%。

围绕产业发展抓“用绿”——以《六盘水市“十四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为引领,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向规模化、规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2025年,稳定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不少于14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45亿元,谋划林下经济复合型基地不少于4个。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群众参与”的方式,依托低质低效林改造、国储林建设、退化林生态修复等工程,通过实施补植补造、树种更替等方式,大力发展山桐子、优化刺梨产业。2025年扩大种植山桐子面积3.5万亩;打造2个以上亩产不低于1000斤的刺梨示范基地,实施刺梨改造1万亩,油茶改造0.2万亩,核桃改造1万亩,建设特色经济林木种质资源库管护面积240亩。

围绕林业改革抓“活绿”——持续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化林木采伐管理、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支持产业发展等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探索六盘水市林业改革新路径。加强对试点地区指导力度,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组织各区市国有林场和有条件的集体林场继续申报林业碳票,力争更多碳票落户林场;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有关工作,探索造林碳汇规模化开发路径。引导开展生态损害赔偿优先购买本地林业碳票,实现林业生态价值正向转化。

围绕森林防火抓“筑绿”——指导各区市建立健全乡级“五有”体系,将森林防火纳入村规民约,各市区开展1次森林防火队伍演练培训,层层传导压力,全面压实乡镇、村、组、护林员等责任。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引导群众转变用火习惯。高火险时段,各区市采取提前研判、明确卡点设置、组织人员巡护等措施确保林区安全;加强重点人员管理,督促监护人加强监管,防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野外用火、玩火;紧盯重点区域持续推进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采取四不两直、蹲点暗访等方式督查检查,确保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建立完善《火情预警制度》,加强火险等级预警,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加强薄弱工作预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