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盘水市深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以林业要素保障集约化、产业化、惠民化转型为抓手,推动生态资源高质量转化。
一、推进资源育管集约化,筑牢林业发展根基。市区乡村“四级”一体化推进造林绿化;依托“科研机构+高校+科技小院”平台,科学制定森林培育规划,推广良种壮苗和先进造林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国土影像对比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林地监测网络。十四五以来,我市森林蓄积量提升到2000万立方米;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49万亩;培育推广优质苗木1000余株;共核查10495个森林疑似变化图斑,形成涉林案件数524起,审批各类建设项目使用林地1078.8公顷。
二、加速产业体系现代化,激发林业发展活力。立足“中国凉都”“生态绿都”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以林下种植、采集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十四五以来,我市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45.5万亩,实现产值45亿元,建成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家,省级森林康养人家60处,自然教育基地19处,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创建项目指标为生产、加工、销售类林业龙头企业达到9家。
三、深化惠民机制协同化,共享林业发展成果。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广“职工+工区长+护林员”“国有林场+企业”国有林场管理及经营模式,探索“公司+合作社+种植户”分散林地整合方式,切实提高林农收入。十四五以来,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到从每亩12元提高到每亩16元;以玉舍国有林场、围杆坡集体林场为试点;带动就业2700余人;流转分散林地620亩林地种植天麻,带动200余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