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六盘水创新构建"经营提质链-智慧保护链-碳汇转化链"协同发展体系,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科技赋能森林资源保护、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
一是打造"经营提质链",实现碳汇增量。将全市林地划分为封育保育区、提质增效区、多功能经营区三大类型区,将符合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条件的造林地块开发CCER造林碳汇项目,对不符合开发条件的森林资源用于开发林业碳票。组建专业抚育队伍,采取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实现碳汇增量。“十四五”期间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49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
二是搭建"智慧保护链",稳固碳汇根基。利用大数据智能平台,整合分析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巡护、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渠道获掌握的多源数据,实时检测掌握森林火情火灾、森林覆盖率、树种分布、病虫害等情况,实现森林管理数据化,为高效全面制定保护政策奠定基础,夯实碳汇存量。目前,前端安装火情火灾监控42个、生态监测探头64个,设置无人值守卡点79个,森林哨卫16个;终端设有六盘水防火指挥平台、六盘水林业云管理平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平台。
三是延伸"碳汇转化链",拓宽增值路径。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项目评估,推动“国有林场+碳汇”融合开发模式,实现森林、湿地等碳汇能力可视化呈现,申报省级林业碳票,碳票收益反哺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今年,我市水城区玉舍国有林场获得的全省首批林业碳票按照85元每吨的单价成功售卖154万余元,有效拓宽生态新产品价值实现和增值路径。